咖啡博客
精彩咖啡博文,尽显大千世界,品一杯咖啡,享一生快乐!
据说从公元5~7世纪,咖啡就开始出现在人类食谱里面。到了公元十四世纪前后,咖啡已经变成一种日常饮料,先是在阿拉伯地区广受欢迎,然后又被欧洲人接受,再进而流传到全世界,成为三大非酒精饮品之一。
那么,人类为什么会喜欢饮用咖啡呢?
咖啡豆是种子,或称果仁,原本被深藏在咖啡果实内部。无论是刚刚从果实中挖出,还是经过精制处理(比如日晒、水洗、蜜处理、湿刨处理、动物肠道发酵处理等等)之后,咖啡豆都没有展现出丝毫魅力,无论是外观还是气味,不存在任何动人之处。
但是,当咖啡豆被送入烘焙炉,在高温下接受精心淬炼,历经蜕变后,就变成了所谓“咖啡熟豆”,香气和色泽都变得迷人,可以拿来萃取及制作成各种美味咖啡饮品。
这个重要蜕变就叫做:美拉德反应。
1912年法国化学家Maillard发现甘氨酸与葡萄糖混合加热时形成褐色的物质。后来人们发现这类反应不仅影响食品的颜色,而且对其香味也有重要作用,并将此反应称为非酶褐变反应(nonenzymatic browning)。
美拉德反应在食品生产中意义重大。烤肉烤到棕褐色时会让人馋涎欲滴,就是美拉德反应带来的效果。
同理,所有煎炒烹炸烤一类食品加工方式,都要依靠美拉德反应,改变食物色泽,同时激发出香气,从而吸引食客。
在咖啡烘焙中,美拉德反应紧跟在脱水阶段完成后开始,主要特征是肉眼可以观察到豆子颜色开始变黄;假如继续充分反应,颜色也会持续加深,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素。通常认为反应会持续到烘焙结束,直到咖啡豆冷却下来才会停止。
美拉德反应在相对比较前期时,会挥发出小分子香气,凸显咖啡中花果气味特征。而进行得比较充分后,花果香会逐渐弱化甚至消失,被大分子香气取代,变得更为厚重、深沉和复杂。
有趣的是,美拉德反应还会挥发出一些硫化物气味,又称为“肉味化合物”。所以有人在接触咖啡品鉴初期会认为某些咖啡有炖肉味道,其实是正常现象。
Copyright © 2012-2018 CSCAcoff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455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