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点此咨询? (010)8772-9001 changzhaokun@cscacoffee.com

信不信由你:中国人在宋朝就会拉花了!

众所周知,我们是个正经的咖啡公众号。

说到咖啡,肯定有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拉花。毕竟不少人喜爱咖啡都是从拉花入的坑。你想洁白的牛奶在咖啡上一通滑翔就能形成个活灵活现的图案,这视觉冲击力,这新奇感,这B格,那简直了……

关于咖啡拉花到底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也有不少文章,包括我们自己的公号也介绍过,大家目前比较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名叫大卫的美国咖啡师最先做出了疑似心形的拉花图案,这才使得咖啡技能中多出了拉花这么一项。

然而,鲁迅先生问过:大家比较普遍接受的,就是对的吗?

经过本狐对历史长期研究,得出一个令西方势力捶胸顿足、华夏文明扬眉吐气、中华儿女奔走相告、外果亡我之心不死的阶级敌人闻风丧胆的科学结论:

拉花这项技能

其实早在宋朝就被中国人发明了

知道你一定会不信。毕竟拉花需要用到意式咖啡机,而这种机器二十世纪才发明出来。没有意式咖啡,宋朝人用什么拉花?难不成用茶?

……

你说对了,就是用茶。

有本古籍叫《荈茗录》的曾经记载:

“茶百戏……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

没看懂的话帮你翻译一下:啥叫茶百戏呢?茶文化这玩意儿在唐朝就已经特别兴盛了。最近有人在茶汤里施展技巧,能让茶汤的纹路看出各种动植物的图像,什么小松许、大稀几、大脑斧、强颈怒……总之是跟画画一样厉害,但是不能久放,一会儿就会消散掉了呐!

咳咳,不管怎么说,文中提到的“茶百戏”,是个什么东西呢?还是要继续科普一下。

在宋朝,茶文化极大兴盛。发源自唐朝的“斗茶”活动在宋朝人手里各种翻新版本,玩出了无数花样。

斗茶既有双人淘汰赛制,也有三五个甚至十来个人的团战活动。这种活动的场所除了茶楼或茶叶店,家大业大的财主们也会在自己家弄个茶室专门搞这种竞赛。

斗茶主要是斗“汤色”和“水痕”,两者都跟茶叶的品质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再就是大家要共同品尝,以此来最终评判出谁的茶更胜一筹。

而在斗茶活动的间隙,也会有一些放松娱乐的项目。当然那个时候没有啦啦队表演,所谓的“放松娱乐”,在当时叫做“雅玩”。

斗茶间隙会采取的“雅玩”项目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斗茶令,跟喝酒行酒令一个意思,要在场的文人雅士当场创作诗词歌赋,必须跟茶相关。

第二种就是茶百戏了。这项目也叫“分茶”。大诗人陆游曾经有句诗“晴窗细乳细分茶”,说的就是茶百戏。茶百戏据说算是高难度茶道,主要在茶汤汤花上做出图案。陆游、苏轼等等大诗人都是此道高手。

可惜的是,唐宋之后我国喝茶的方法发生了变化,茶百戏在民间逐渐失传。直到2009年前后,才有专家根据日本流传下来的茶道手法,初步复原了茶百戏的操作。

与咖啡拉花不同,茶百戏主要不是靠在表面添加其他颜色的汤料、颜料或者牛奶,而是在茶乳出现的基础上利用茶勺搅拌或者注汤等手段制造出图案。

虽然古代的茶百戏就是用绿茶,但现代复原出来的茶百戏可以使用绿、红、黄、青、白、黑茶等原料,而且在时间上也由顷刻消散转变为可以延长,据说最厉害的可以让图案延留到2~6个小时左右(这个我的咖啡拉花是真做不到……)。

2010年,茶百戏已被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历史环境分析,宋朝之所以可以盛行起斗茶文化,还是因为当时经济比较繁荣,老百姓有闲钱可以发展文化,也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展这种娱乐活动。

所以说,现在咖啡店流行、咖啡拉花走红和精品咖啡盛行,其实也从侧面说明咱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愿中国老百姓越来越闲,越来越有精神弄这些没用玩意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