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点此咨询? (010)8772-9001 changzhaokun@cscacoffee.com

看热闹也看门道,世界咖啡师大赛规则了解一下

相信很多爱好者们观摩了上个月末刚刚在墨尔本结束的世界咖啡师大赛 (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 WBC)。赛事东道主澳大利亚的Anthony Douglas夺得2022 WBC冠军。在围观参赛选手穿梭于操作台高效专业的制作过程之余,咱们也来了解了解这项赛事的一些规则。

赛程设置

WBC共设三轮比赛:初赛所有入围选手均需参加,先评选出16名选手进入半决赛,然后再从中评选出6名选手入围决赛,角逐最终排名。

饮品呈现

选手在15分钟内需完成三类饮品制作:浓缩咖啡、奶咖、创意咖啡。每类4杯,共计12杯。整个展演需选定一个主题,在制作饮品的同时,除了就制作过程进行讲解外,还需呼应主题铺陈演讲。

评审角色

  • 感官评审(4名):记录选手展演的全部感官体验。概括说就是从选手制作的饮品,到提供的服务和讲解,360度全方位感官评判。
  • 技术评审(1名):记录选手展演过程中的技术动作和操作台管理。技术评审仅在初赛阶段出席,半决赛和决赛阶段不单设技术评审,技术评审的工作由主评审承担。这种设置主要是考虑到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通常技术能力已非常优秀,单就此项评判已难分伯仲,所以由主评审从整体角度进行技术评分即可。
  • 主评审(1名):全盘观察和评估选手的整体表现。主评审负责主持展演结束后评审的审议过程,主评审的分数只做参考不计入选手总分。在半决赛和决赛中,主评审对选手技术层面的打分计入总分。

评判内容

感官部分的评判是重头戏,评判项目覆盖内容众多,这里我们选取一些重点项目谈一谈。

  • 饮品第一类:浓缩咖啡。评判内容包括油脂质量、酸甜苦味道的配搭和整体平衡度、醇厚度及余韵。以余韵为例,当饮用后口腔鼻腔留下良好感官体验的余韵可以获得较高评分,如果是苦涩较重的体验感则会获得低分。
  • 饮品第二类:牛奶咖啡。评判内容包括牛奶与浓缩咖啡的融合度、味道和谐度、拉花图案的视觉呈现效果、奶沫质量、温度感受、甜感等。
  • 饮品第三类:创意咖啡。此类目下的考察项目更为综合,包括所使用配料元素与浓缩咖啡的融合度,所加入元素是否能从口味上提升饮品的味觉体验,整体外观呈现是否具备吸引力(包括饮品所选容器是否美观),选手的陈述讲解是否通顺有条理,饮用指引是否详实,饮品的创意是否与展演主题呼应。如果选手在该项目中能够营造出具备吸引力的感官体验,则会获得较高分数。
  • 品鉴描述准确度的评价。评审会根据从三杯饮品实际体验到的风味、醇厚度及余韵,对照选手所提供描述的准确度、完整度进行评估。简单地说就是选手的描述能做到言简意赅命中率高即可获得高分。但如果评委体验到了选手没说到,或是选手说了而评委没体验到,都会影响最终评判结果。
  • 展演专业能力的评价。具体评判项目包括选手的演讲能力,对于“从种子到杯子”一系列咖啡领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比如生豆种植、烘焙工艺等),以及制作和呈递饮品时与评审的互动交流体验感等等。

技术部分考评主要是考察选手在制作过程中能否保持操作台井井有条,并且高效出品。具体的考察项目涵盖众多细节,诸如任何液体不得放置于咖啡机顶部,制作同类饮品时的浓缩咖啡萃取误差时间不得超过3秒等等。眼尖的学员可能会发现,这些技术考察项与平时咱们在学院学习练习时的操作要求真的是如出一辙呢。如果对更多细节内容感兴趣,请移步至文末参考资料所附链接。

看到这里,各位有没有深深地感受到,这项咖啡界赛事并非仅仅比拼如何制作咖啡,而是对选手综合专业能力进行考核。作为爱好者和普通从业者,也许我们鲜有机会进入赛场参与比赛,但当再度观赏选手们的展演时,也许我们可以尝试以更贴近专业评审的视角去观摩这一咖啡界的顶级赛事呢!

参考资料

2022 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 Rules and Regulations (https://worldbaristachampionship.org/ru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