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博客
精彩咖啡博文,尽显大千世界,品一杯咖啡,享一生快乐!
研究没啥存在感的咖啡
众所周知,我们是一个正经的咖啡公众号。
谈到咖啡,一个入门级别的常识是:世界上主要的商业用豆有两种,分别是大约占全世界栽种份额70%~80%的阿拉比卡,和占据20%~30%的罗布斯塔。
一个比入门级更入得深了一点的常识是:阿拉比卡是个大家族,而罗布斯塔是另一个大家族:“卡尼弗拉”家族的一员。阿拉比卡和卡尼弗拉分别又被称为“小粒种咖啡”和“中粒种咖啡”。
于是我们决定今天聊一聊大粒种咖啡。
大粒种咖啡的大名叫做“利比里卡咖啡”。顾名思义,这玩意儿的老家和阿拉比卡不同,不在东非,而是从非洲西部利比里亚一带发现的。
利比里卡种咖啡果实个头比较傻大挫粗,所以被称为大粒种。我们一般说的“三大咖啡豆种”指的就是小粒种的阿拉比卡、中粒种的卡尼弗拉(其中最著名的一支是罗布斯塔),以及大粒种的利比里卡。
利比里卡个头儿最大,但是在三大种当中知名度反而最低。包括很多对咖啡自诩很了解的人可能压根儿都没听过它。
原因说来也很简单:卖的少。
前面说过阿拉比卡占据咖啡栽种的70%~80%份额,卡尼弗拉家族的罗布斯塔占据20%~30%——那还有多少地方留给利比里卡呢?所以普遍的说法是利比里卡所占份额,不超过1%。
种得少的作物无外两种:一种是一般人压根儿买不起的;另一种是一般人压根儿就看不上的。很遗憾,利比里卡是后一种。
利比里卡通常生长在海拔200米左右的地区,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生命力旺盛——对咖啡稍有了解的,一听“海拔低”和“抗病虫”这两条,大概也能猜出这东西没那么好喝了。
不过,利比里卡咖啡香气浓烈、味道厚重,对于重口味咖啡爱好者来说倒也没那么糟糕。真正影响它商业前途的,是和另外两位最明显的差别所在:果实个头太大。
因为果实大,一棵树上能产出咖啡豆的数量反而少,这个一般人的智商都能明白吧。另外,个头太大的果实,果皮和果肉都比较厚实,使得里面的种子也就是咖啡豆得到了良好保护。而我们人类想要收获咖啡豆呢,就得更加费把子力气,换句话说:精制加工处理时的成本和难度就更高……
因此,利比里卡咖啡推广非常慢,只在原产地西非、东南亚马来西亚等地、美洲零星部分地区以及我国海南地区有部分种植。占世界栽种面积,刚才好像说过一次了,一般认为只有1%不到。
除了东南亚一些地区会翻出花样,比如加香料烘焙加炼乳饮用什么的,大部分利比里卡都是拿去做速溶了。精品利比里卡也不是没有,2018年,一支来自马来西亚婆罗洲的精品利比里卡在德国获得生豆品质奖。但整体来说,这种咖啡目前在世界市场上仍然还是一个没啥存在感的酱油角色。
虽然酱油……但是人家可是正儿经八摆的三大豆种之一,所以研究咖啡的人还是要知道一下。这也是我们今天水,不对不对,写这篇简介的目的所在了,就酱,嗯嗯。
Copyright © 2012-2018 CSCAcoff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45541号-1